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板(以下簡稱“大創板”)獲悉,截至2023年9月8日,大創板掛牌展示企業累計達到301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38家,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注冊資本超21億元。大創板企業累計融資額超7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超6000人。
為完善首都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提升服務精準性和有效性,激勵和扶持畢業生群體在京創新創業,2016年6月30日,由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市人力社保局”)、北京股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北股交”)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海淀區人民政府協建的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和北京市大學生創業板正式啟動。
大創板依托北京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定位,將服務的重點定位在畢業未滿5年的畢業生(含留學歸國人員)創業企業。在企業上板前,大創板即充分調研其發展情況并收集企業融資需求,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解決方案。2022年,北股交聯合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權VC基金順禧基金共同設立“北京市大學生創業青藤計劃”,助力企業融資,幫助更多學生創業項目實現“從0到1”的突破。在企業“上板”及后續發展中,北股交聯合市人力社保局等相關單位從基地建設、業務培訓、企業服務、宣傳推廣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幫扶企業成長壯大。
近年來,大創板企業在市場規模、公司數量、融資規模等方面,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企業活躍度與吸引力與日俱增。大創板企業集中分布在芯片半導體、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前沿硬科技行業。在企業核心團隊高校分布方面,大創板企業核心團隊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雙一流”國內名校和港澳臺及海外知名院校企業占比接近50%,其中80%以上是京內高校。在企業融資方面,成功獲得股權或債權融資的企業接近100家,占比3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股權融資金額億元以上企業有30家,其中金額在1億元(含)至2億元的企業13家、2億元(含)以上的企業17家,集中在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能源、商業航天等領域。
大學生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也是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學生創業往往面臨融資渠道狹窄、中介服務成本較高且缺乏精準適配性、人才流失嚴重、政策獲得感不強等問題,創業之路艱辛且漫長。大創板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持續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提升服務精準性和有效性,激勵和扶持以大學生為主的青年群體在京創新創業,大創板將秉承初心,砥礪前行,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政策服務和專業化資本市場服務,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態,激活市場潛能。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