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海外中文教師,我的教學第三站來到了墨西哥。到今天為止,我到墨西哥城已經一月有余,滿城的藍花楹綻放著淡紫色的小花。我和這些漂亮的小花很有緣分,它們陪我走過了十年海外中文教育的生活。
被“鈴鐺”撲了腦袋
我這次的工作地點在墨西哥城孔子學院,從住的地方步行過去,正好有一路的藍花楹。藍花楹盛開時的花朵像極了鈴鐺,一陣風吹來,路面仿佛鋪上了一層紫色的“鈴鐺地毯”。有時我抬起頭,與藍花楹對視,“鈴鐺”就鋪天蓋地撲向我的腦袋。我想,這個植物是不是復刻了墨西哥人的性格脾氣,不然怎么會對一個陌生人如此熱情隨性。
我對墨西哥的初印象來自我的西班牙語老師。一年多前,我計劃到墨西哥做一名中文教師,為了能夠得到這個機會,我找了一位西班牙語老師,她是土生土長的墨西哥人,總是熱情地給我介紹墨西哥的風土人情。墨西哥城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基礎設施,具有百年歷史的地鐵線路就是其中之一。一次,我坐地鐵,地鐵突然停下,駕駛員悠閑地從車廂走出來,當地人神色如常,只有我們這些初來乍到的外國人非常著急,等了很久,地鐵才緩緩開動。也許正因為這種生活中的小事,墨西哥人對時間特別寬容,約定好見面時間,他們可能會晚半小時甚至更久才出現。我的西班牙語老師曾笑著跟我舉例,時間觀念這個問題,常常只有外國人在討論,墨西哥人并不關注。初來墨西哥,我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被時間裹挾著前進,不必著急地往前沖。
山上唯一的一棵藍花楹
我的海外中文教學第二站是在圣城大學,它位于東耶路撒冷,緊鄰著巴以隔離墻。那里的人們喜歡種橄欖樹,藍花楹并不是那里特色的物種。一次徒步,我穿過漫山的橄欖樹林,意外遇到了正開得絢麗的藍花楹,整座山上只有那么一棵。我好奇地打聽了一下,原來是旁邊一戶人家栽種的。
2016年,我成為踏上這片土地的第一批中文教師志愿者,那時,圣城大學還在積極申請孔子學院。那一年,我第一次看到被燒得黑漆漆的隔離墻,第一次聞到了催淚彈的刺鼻味道,也第一次遇到剛出監獄便跑來跟我商量如何繼續接下來課程的學生。
第二個任期里,我收獲了許多感悟,我離任的那年,恰好30歲。我想我該去學一學關于國際中文教育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于是,我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前往新加坡留學的飛機。
遠遠觀望的“云霧”
而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藍花楹,是在馬達加斯加的首都塔那那利佛。當時,我坐在出租車上,經過中心地標阿努希湖時,聽到同伴驚呼:“好美呀!”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才看到湖的另一邊有一團團“紫霧”??上?,車開得很快,之后,等我打聽到它的名字時,我已經離開塔那那利佛,北上去往我將工作的教學點。
教學點的工作很忙。我既要想盡各種辦法激發法國中學的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興趣,又要精心準備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們的中文課程。那時候的晚課,上課中途停電是常有的事,于是,伴著蠟燭的微光,上課也變成了一件浪漫的事。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對藍花楹的印象如此深刻,或許是因為藍花楹熱烈、蓬勃的形象,像極了初出茅廬、懷揣著國際中文教育夢想的我。
身處世界不同角落的藍花楹,開花的月份或許不同,但一旦到了花期,便會是一片絢爛。我的國際中文教育之路,浸潤在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花期之下,我珍惜現在,也很期待未來。(作者系墨西哥城孔子學院國際中文教師)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