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阿旅行商大會在銀川開幕。
在當日召開的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中阿旅行商大會上,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副院長唐曉云在發表主旨演講時,介紹了“一帶一路”國家的旅游市場情況,并從簽證、交通、人才等方面給出了建議。
2023年上半年出境旅游熱門目的地TOP20。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圖
唐曉云介紹,“一帶一路”國家越來越受游客青睞。上半年,出境游客在單個旅游目的地停留時間最長平均為2.23天,在排名前20個目的地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了七成,內地(大陸)游客在泰國、西班牙、哈薩克斯坦、斯里蘭卡、埃及、斐濟、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古巴等國家平均停留時間均有3天以上,大幅超過平均停留時間。隨著國際航班穩步增加,出境旅游呈現有序復蘇的良好態勢。
唐曉云提到,過去十年,中國已經成為阿拉伯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國,阿拉伯國家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原油供應地。包含旅游服務貿易在內的中阿貿易額從2012年的22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31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近一倍。2016至2019年期間,中國公民首站出境阿拉伯國家的人數保持平均10%的增長,并在2019年達到歷史峰值;期間入境中國大陸的阿拉伯國家公民人數也保持穩定增長。旅游在中阿命運共同體建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16-2021年中國-阿拉伯國家入出境旅游情況。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圖
唐曉云講道,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旅游市場,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國地位,無論是疫前還是疫后,中國都是世界旅游經濟繁榮的關鍵力量。游客是流動的文化,繁榮的旅游經濟背后是文化平等和合作交流。培育更有韌性的旅游產業生態,以旅游賦能中阿合作發展新篇章是值得期待的有力途徑。
唐曉云建議,推動建立中阿旅游合作聯盟。積極倡導并務實推進中阿旅游共同體的建設,通過組建聯盟議事機構,建立穩定的對話機制和定期會議,有針對性的研究、協調并推動聯盟體內簽證、航班、人才、營銷推廣等旅游發展的基本問題。搭建旅游企業交流平臺,加強人員往來,推進項目合作。搭建聯盟內旅游統計和數據體系,建設中阿旅游數據平臺,讓各國充分了解聯盟成果旅游發展情況。
唐曉云還建議,推動更加便利的綜合性通行政策。包括推動在中阿和“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的免簽或者落地簽,方便自由行游客開啟“說走就走的旅行”;加強與航空公司合作,探索根據入出境客源數據分析和預測,加強對開通航班的精準決策能力;以特色化、個性化交通解決當地城市與城市、城市內部的小交通問題,讓游客在中阿之間能夠自由行走。
而對于加強旅游人才培養合作的問題,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張維國也在19日召開的中阿旅行商大會開幕式致辭時提出,中方愿同阿拉伯國家加強人才培養合作,共同探索數字化時代旅游人才核心能力建設的發展方向和實現路徑,建設高素質旅游規劃、策劃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提升旅游從業者水平,為雙方培養更多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