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币詡ゴ蠼h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集中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質、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這一精神譜系是在吸收和借鑒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以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中國留日、留歐學生,在海外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學習和吸收了新思想、新理論,對確立信仰、選擇道路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他們探尋真理、堅守理想,最早介紹和宣傳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們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引導籌建了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他們深入群眾、英勇斗爭,積極領導工人運動、農民運動、青年運動,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堅決斗爭,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他們對黨忠誠、不怕犧牲,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在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先進性。
一、尋求真理,最早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不能救中國,中國革命必須尋找新的領導階級、新的指導思想。面對當時國內外復雜的形勢以及社會上各種思潮的蔓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并與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大批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信仰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二是在和當時各種社會思潮的論辯和斗爭中,馬克思主義必須被充分證明能夠救中國;三是隨著當時中國工人階級隊伍的成長壯大,馬克思主義必須和中國的工人運動相結合。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大批的中國留日、留歐學生充當了急先鋒。
19世紀末,日本明治維新以后,馬克思主義思想最先傳入日本。1901 年,片山潛發表了《<資本論>和它的作者馬克思的位置》,對《共產黨宣言》進行了描述;1902年幸德秋水在《廣長舌》一書中,對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總結;1904年,堺利彥翻譯了《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批判宣言》等文章;1906 年,堺利彥、片山潛和幸德秋水等人成立了社會黨,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系統介紹。
同時期的中國,1905 年,隨著科舉制度正式廢除,再加上清政府開始對留學歸國學生以優厚待遇,使得留日的學生規模以幾倍、幾十倍的速度迅速增長。據日本學者實藤惠秀的統計,1905、1906年中國每年留日人數都達到6000—8000人,1896年至1911大約有4、5萬人赴日本留學。當時留學和流亡日本的同盟會革命者孫中山、朱執信、馬君武、宋教仁、廖仲愷等人最先開始介紹社會主義,1903年2月15日,馬君武在《譯書匯編》第2年第11號上發表《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一文,指出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最新之公理,皆在其內,不可不研究也”;1905年,朱執信在《民報》上發表了《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演變和生平軌跡以及《共產黨宣言》進行了介紹;1906年,宋教仁在《民報》上發表了大杉榮的《萬國社會黨大會略史》譯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部分內容。
“五四運動”前后,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陳望道、董必武、彭湃等人在留學日本的過程中,接觸馬克思主義、接受馬克思主義、宣傳馬克思主義。
1913年—1916年,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期間,閱讀了日本早期工人運動領導人幸德秋水和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河上肇等人的著作和文章。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釗以《新青年》和《每周評論》等為陣地,相繼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平民獨裁政治》《戰后之世界潮流》《農村與青年》《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現在與將來》《再論問題與主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并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來分析中國問題。他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從1920年起,李大釗在北京大學先后開設“唯物史觀”“史學思想史”“現代政治”“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將來”“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課程,全面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前后多次到日本留學的陳獨秀于1915年創辦《青年雜志》,1918年,又和李大釗以及后來留學法國的張申府創辦《每周評論》,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他的《馬克思學說》一文,系統地介紹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觀,特別是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階級斗爭等學說進行了闡釋。1919年他起草的《告北京勞動界》和1920年發表的《談政治》論述了無產階級專政思想。后來陳獨秀又先后寫作了《無產階級政黨在革命運動中應有的態度》《學習馬理論應具備的兩大精神》《關于社會革命的問題》等文章,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
除李大釗、陳獨秀外,李達、楊匏安、李漢俊、邵力子等留日學生也發表了一系列介紹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1919年到1920年,李達先后翻譯了《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社會問題總覽》三本著作。楊匏安最早在華南地區宣傳馬克思主義,他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文,介紹和評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與同時期北方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相呼應。李漢俊先后發表了《怎樣進化?》《勞動運動之指導理論》《改造要全部的改造》《社會主義是叫人窮么?》《渾樸的社會主義者的特別的勞動運動意見》《對英國大選的感想》《勞動制度研究》等譯文和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邵力子在《民國日報》創辦了《覺悟》副刊,通過短評、時論等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
這一階段,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方式是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著作,這主要是由留日學生完成的,一方面是把日譯版的馬克思著作翻譯成中文版,如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李達翻譯的《從科學的社會主義到行動的社會主義》等。另一方面是翻譯和介紹日本馬克思主義者論述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文章,如河上肇的《共同生活與寄生生活》《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著作;后來,留歐學生到歐洲留學后,才逐漸將馬克思主義原著以及歐洲的馬克思主義讀物翻譯和介紹過來,但這種方式基本是零散的,并沒有形成規模。
與留日學生不同,留歐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主要是通過和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各種思潮之間的比較與斗爭中進行的,包括與無政府主義的斗爭、與工讀主義的斗爭、與國家主義的斗爭等。通過論爭,留歐學生論述了進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在論爭中他們一方面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另一方面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開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
1919年12月,蔡和森到法國留學后“日惟字典一冊,報紙兩頁”,拼命“蠻看”、“猛看猛讀”,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與叛徒考茨基》《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馬列主義著作。并且他及時通過與陳獨秀、毛澤東的書信,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介紹給國內,重點強調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以及在建黨中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性。他說自己“為極端馬克思派,極端主張:唯物史觀;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 。
周恩來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已經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在赴法國之前,我從譯文中讀過《共產黨宣言》、考茨基的《階級斗爭》和《十月革命》?!薄?920年11月,到法國后,周恩來在勤工儉學之余,專注于研究當時社會上的各種思潮、考察歐洲的社會主義運動。將考察、研究情況和心得及時傳到國內,先后給國內覺悟社成員寫了一百多篇通訊,詳細介紹了歐洲的社會主義思潮和工運情況 。在研究、考察以及與各種社會思潮的斗爭中,周恩來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他認為“社會主義之不可侮,實已成了必然的趨勢,” “我們當信共產主義原理和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兩大原則?!薄×魧W期間的1921年到1924年間,周恩來先后發表了50多篇政治論文和通訊,積極宣傳和傳播馬克思主義。
二、堅持真理,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堅決斗爭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為尋求救國救民道路,各種派別的社會思潮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的傳播,包括馬克思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行會主義)、工團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者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這種斗爭在留歐學生留學期間就已經開始,并深深影響到國內。
20世紀初,法國是工人運動和各種社會思潮聚集的中心,留法開始是“勤工儉學”,因此初到法國,大部分學生信奉的是民族主義、工讀主義,他們希望通過“科學救國”“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方式,振興實業、發展教育,救國救民。周恩來就曾說過“迨歐戰既停,國內青年受新思潮之鼓蕩,求知識之心大盛,復耳濡目染于‘工讀’之名詞,聳動于‘勞工神圣’之思,奮起作海外勤工儉學之行者因以大增?!薄〉魧W期間“勤工不能、儉學困難”的現實,使他們逐步認識到工讀主義的空想性“同人等由國內迫于‘中國社會問題’,來歐勤工儉學來法后,又不免迫于‘歐洲社會問題’……因而知道現在去‘工學世界’尚遠……” ,隨著工讀主義理想的破滅,原先信奉工讀主義的學生又改奉其他的派別,包括無政府主義派、社會主義派和理想的社會主義派。其中無政府主義派由于其宣揚的反對強權、提倡個性解放等思想很具有吸引力,所以傳播很快、影響最大。但無政府主義派反對一切國家和政黨,聲稱“我們不承認資本家的強權,我們不承認政治家的強權,我們一樣不承認勞動者的強權?!薄』煜藷o產階級專政與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既反對資產階級專政,也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當時無政府主義派代表人物華林、李卓等人成立了“工余社”,宣揚無政府主義學說,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在留歐學生中一度有相當大的影響。為此,以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展開了激烈的斗爭。他們以各自的刊物《少年》和《工余》為論戰陣地,針對無政府主義反對集中統一的組織和領導的錯誤思想,“不革命而實現產業自治”、“革命后而產業自治”的荒謬主張,圍繞著國家制度、階級、政權、經濟制度等學說,就共產主義信仰與宗教迷信的區別、對“俄式革命”的態度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論戰。周恩來發表了《共產主義與中國》《宗教精神與共產主義》《一個無政府黨和一個共產黨的談話》《俄國革命是失敗了嗎?——質工余社三泊君》等多篇文章,從思想理論、政黨理論、階級斗爭、社會革命、國家制度等不同側面批駁無政府主義。不僅在理論上戰勝了無政府主義者,進一步宣傳了馬克思主義,還幫助廣大留學生和勞工認清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教育和爭取了一部分無政府主義者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如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都轉變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五四運動”以后,國家主義派一開始是以拯救民族危亡的形式出現的,但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少年中國學會右翼分子曾琦、李磺、左舜生、陳啟天、余家菊等人,鼓吹國家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1923年12月,曾琦、李磺等人在巴黎成立中國青年黨,以《先聲》周報為基地,撰寫文章,反共、反蘇、反統一戰線。留法馬克思主義者以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機關刊物《赤光》為陣地,進行了反對國家主義的斗爭。他們揭露了國家主義派的“內除國賊,外抗強權”實質上是“內聯國賊,外結強權” 。針對國家主義派狹義的“愛國主義”,周恩來撰寫了《救國主義與愛國主義》一文,指出“我們倡言救國運動,是根據于國際政治經濟情勢,弱小民族地位,非內倒軍閥、外倒國際帝國主義不足以圖存的見地而來,絕非狹義的愛國主義運動。狹義的愛國主義運動的流弊,至少對內會造成法西斯蒂……的局勢,對外會養成帝國主義的野心。這種趨勢非特為中國現時情形所不許,即或有造成的可能,我們著眼革命圖進化之途的人,也決不容有些誤謬的主張引導國人入了歧途?!薄≈该髁霜M義的愛國主義運動的實質和危害。
歐洲留學特別是法國留學期間,留學生接觸到各種社會思潮,在長期的理論交鋒、論戰中,真理越辯越明,無政府主義的“自由作用太無限制,處在舊社會勢力盤踞的社會里,而要解放一切壓迫,解放一切束縛,所以便容易流為空談了”;工團主義 “不聞政治”,“活動范圍太窄”,法國工會“大多數派大半都已傾向于第三國際與國際赤色工聯了”,其領導者扮演著欺騙工人的角色因而更為阻撓革命英國的基爾特主義“近己見衰”,并且“在英國始終也沒大興盛過” 。再加上大部分留學生親身接觸和實踐工人階級的生活、勞動和斗爭,在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論爭中,馬克思主義得到傳播與發展,留學生中馬克思主義隊伍不斷發展與壯大。
三、踐行初心,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
在介紹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急需與當時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從我們自己來說,我們應當尋找較好的行動方法。過些時候,當我們樹立了信念和找到了一種行動方法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實現中國的改造了?!薄∵@其中,留學生起到了突出重要的作用,他們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
一是創辦工人刊物。留日學生回國后,為在工人中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們創辦了一系列的工人刊物。1920年8月,留日學生陳獨秀、李漢俊在上海創辦《勞動界》周刊,陳望道、李達、邵力子等都是重要撰稿人,他們通過文章向工人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啟發工人階級的階級覺悟,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1920 年 11 月,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人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重點宣傳列寧的建黨學說和共產黨的基本知識,介紹俄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建黨經驗,探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際問題,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學說。與此同時,留日學生李大釗于1920 年10月在北京創辦了《勞動音》周刊,1921年,李大釗又指導創辦了《工人周刊》,這些刊物的宗旨都是為了提高工人的覺悟,促進工人的團結,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和留日學生一樣,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也先后創辦了《華工雜志》《旅歐周刊》《華工旬刊》《新工人》《少年》等刊物,廣泛進行宣傳,組織工人進行斗爭,指出“要想推翻有產階級,要想打破國家,便是進行政治的爭斗” 。
二是設立工人學校。1920年初,留日學生董必武創辦私立武漢中學,邀請李漢俊、錢亦石、惲代英等人到學校演講,傳播和宣傳革命思想。1920年秋,在陳獨秀、李達等幫助下,李啟漢在上海創辦第一所工人補習學?!獪鞴と税肴諏W校,根據工人的作息分早晚兩班上課,每日上午7時至9時針對夜工工人教學,下午7時至9時針對日工工人教學。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用通俗的語言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1920年12月,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派鄧中夏、張國燾、張太雷等到京漢鐵路北段工人集中的地區長辛店籌辦勞動補習學校,為開展工人運動培養了一批骨干,為后來北方工人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的影響下,各地黨的早期組織紛紛創辦以工人為主的夜校,如天津工余補習學校、鄭州扶輪工人夜校、徐州隴海工業補習所、唐山工人圖書館等,大批留日學生回國后在夜校里教書,幫助工人增長文化知識,喚醒階級意識,引導工人運動。1921年3月,陳獨秀擔任廣東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期間,倡導設立了廣東省立宣講員養成所,以“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造就將來開展群眾工作的干部”為宗旨,培養具備向廣大工農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能力和素質的宣傳人員。
三是建立工會組織。中國共產黨極為重視建立真正屬于工人階級的工會,1920年11月28日,留日學生李達在《勞動界》周刊第16冊發表《勞動者與社會主義》,強調組織工會的重要性:“勞動者若看清了資本家的專橫跋扈掠奪無人道,就應該組織勞動者的團體(如工會之類)去和資本對抗。團體越鞏固,勢力越大?!彪S著工人運動的深入發展,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等人,在創辦工人半日學校對工人進行啟蒙與教育后,一致認為建立真正的工人團體勢在必行。1920年10月3日,陳獨秀、李漢俊參與成立了上海黨組織建立的第一個工會組織“上海機器工會”,制定了《上海機器工會章程》,規定該會的目的為:“以公共的理想,訓練德性,發展智識,促起階級的互助觀念;以公共的力量,落實的方法,改良地位,增高生活,減輕痛苦;謀相互的親睦,相互的扶助事業?!?/p>
與此相呼應,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北京留日知識分子也廣泛深入到工人群體中,開展了工人狀況調查,1921 年“五一”勞動節期間,李大釗領導成立了京漢鐵路長辛店鐵路工人會,同年10月,改組更名為長辛店鐵路工人俱樂部。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領導工人為提高工資、改善待遇進行斗爭。
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等留法勤工儉學生中的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通過開辦“華工講演團”、“華工學?!?、補習班等多種形式的工人補習學校,給華工講解各種知識,進行華工教育,宣傳馬克思主義,協助工人建立工會。至1920年12月,“各地相繼成立分會達六十三處,工余學校亦有三十余處之多?!薄?919年10月,在留法勤工儉學生的大力支持下,中華工團、華工工會以及早期旅法華工中的華工工會合并,成立旅法華工的統一組織“旅法華工工會”,以“增進工人精神與物質生活水平,鞏固工人的團結”等為宗旨。在法國各地有30多個分會,會員達4000多人。
1920年2月,李維漢、李富春等發起組織工學勵進會,同年8月改名工學世界社,“以工學的精神和方法,謀世界的改造和進步”,把學習和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作為重要任務。1921年,趙世炎、李立三在法國最大、華人最多的施乃德鐵廠發起組織領導華工運動的核心團體“華工組合書記部”,并建立了“消費合作社”“工余讀書會”等工人組織。1922年,周恩來專門撰寫了《論工會運動》,全面論述了工會的性質、人物、作用、組織以及黨與工會的關系等問題,對工會的工作進行系統地指導。這些工會組織的建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初步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四、積極推動,籌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毛澤東曾指出“五四運動時期雖然還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了大批的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薄≡谶@方面,留學生又充當了急先鋒的作用。
1920年8月,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在給國內毛澤東的信中提到組建共產黨的建議,他認為:“首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需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 他在隨后給毛澤東的兩封信及12月給陳獨秀的信中,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他的建黨思想,明確了黨的階級基礎、指導思想、組織原則和組織紀律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關于黨的指導思想,他指出“須成立一主義明確、方法得當和俄一致的黨?!薄?,中國共產黨必須“忠于馬克思主義?!?/p>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早期,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領導和推動下,國內外成立了八個共產主義小組,其中巴黎、東京兩個海外共產主義小組完全是由當時留法、留日的學生建立的。國內的上海、北京、武漢主要是由當時回國的留日學生建立的。長沙、濟南、廣州共產主義小組主要是在李大釗、陳獨秀的指導下建立的。
1918年,留日學生李大釗、高一涵在北京組織了一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會,曾采用“馬爾格斯”的名字。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京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傳播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1920年10月,留日學生李大釗、張申府等建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11月,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北京支部。
1920年5月,留日學生陳獨秀、邵力子、李漢俊、李達、陳望道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以此為基礎,成立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總共有 14 人,其中有留學背景的有11位,包括留日學生陳獨秀、李達、陳望道、李漢俊、邵力子、沈玄廬、林伯渠、沈澤民,留俄學生楊明齋,即將赴俄留學的俞秀松、赴法留學的袁振英等。
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后,留日學生李漢俊、劉伯垂受小組委派到武漢籌建共產主義組織,與董必武、張國燾、陳潭秋、包惠僧等人于1920年秋成立了武漢共產主義小組。
1920年12月,陳獨秀南下廣州擔任廣東省教育行政委員會委員長,他認為“為使廣東民眾運動獲得更大的發展,必須建立一個領導組織?!?921年3月,陳獨秀、陳公博,譚平山等人建立了廣州共產主義小組。
1920年4月,毛澤東從北京到上海,與陳獨秀多次交談,并建立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聯系。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立之后,陳獨秀給毛澤東寫信督促成立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0 年 11 月,毛澤東與何叔衡、賀民范、彭璜等人成立了長沙共產主義小組。在這過程中,毛澤東通過與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通信,多次探討建黨思想、建黨原則等問題,明確了應建立列寧式的中國共產黨,以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為手段,實現共產主義。
1920年冬,陳獨秀函約在山東從事革命活動的王樂平在濟南組建共產主義小組,王樂平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參與建設黨的早期組織,于是向陳獨秀推薦了王盡美和鄧恩銘,“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并創建了濟南共產主義小組?!?/p>
1920年5月,施存統在上海參加共產主義小組活動后,于6月去日本東京留學,與在日本的周佛海聯系,醞釀建立共產主義小組。周佛海夏天回國度假時,參加了上海的建黨醞釀活動?;厝毡竞?,與施存統建立了東京共產主義小組。
留法勤工儉學期間,蔡和森最早倡導組建旅歐共產主義組織,提出在法國建立中國少年共產黨,但沒有實現。1920年末,張申府、趙世炎、陳公培等先后赴法勤工儉學,他們借鑒國內組建共產主義小組的經驗,著手籌建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春,張申府介紹劉清揚、周恩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旅法共產主義小組?!拔覐埳旮椭芸偫?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成立了小組” 。隨后又相繼建立了旅德共產主義小組、旅比共產主義小組。
五、擔當使命,積極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活動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因路途遙遠沒有派代表回國參加。但旅法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如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鄧小平等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以及建黨理論水平較高,對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起了重大作用。毛澤東評價說,國內籌建共產黨時,“在法國,許多勤工儉學的人也組織了中國共產黨,幾乎是同國內的組織同時建立起來的?!卑阎芏鱽?、蔡和森等也稱為共產黨的“創始人”?!。?/p>
1924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旅德共產主義小組、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合并,1925年3月,兩個小組合并,改稱中國共產黨留德法組,后改為中共旅歐支部。同時,“為了加速培養干部,迎接中國革命高潮的到來,旅歐總支部便有計劃地選送大批同志去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薄≈泄猜脷W支部不僅是組織上的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國外從事了一系列對中國共產黨具有深遠影響的革命活動,為黨和軍隊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的優秀干部。1923年至1924年,中共中央先后調張申府、劉清楊、周恩來、何長工等骨干回國充實干部隊伍。1925年至1926年,國內革命形勢的高漲,急需大量干部,共產國際又決定讓聶榮臻、李富春、朱德、鄧小平、蔡暢等停止學習回國參加革命。
1921、1922年,在中共一大、二大的籌備和召開過程中,留學生發揮了重要作用。1921年6月初,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抵達上海,通過留日學生李達、李漢俊與陳獨秀、李大釗進行函商,確定在上海成立全國性共產黨組織。大會的召集、會務及后勤工作基本李達、李漢俊承擔。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歸國留學生占了三分之二。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留日學生陳獨秀、李達、施存統,留法學生蔡和森、向警予,留俄學生張太雷、楊明齋,以及國內黨員代表共12人出席大會,中共二大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標志著建黨工作的圓滿完成。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留學生占了其成員的大多數,并且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包括留日學生陳獨秀、李大釗、李達、李漢俊、董必武、林伯渠、彭湃等人,留法學生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李立三、向警予等人,留俄學生瞿秋白、羅亦農、王一飛、劉少奇、任弼時等人。這說明,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一個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就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人組織起來的政黨。
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史上,第一代共產主義知識分子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中共“一大”成立時,國內有53名中共黨員,加上當時仍然留學海外的周恩來、劉清揚、趙世炎、陳公培以及“一大”后入黨的蔡和森、瞿秋白、揮代英、陳為人等人,構成了第一代共產主義知識分子的主體,有60多人。這其中有留學背景的22人,留學日本的有陳獨秀、李大釗、林伯渠、沈定一、周佛海、董必武、劉子通、劉伯垂、李漢俊、沈澤民、李達、張國恩、陳望道、施存統、楊匏安15人,留學法國的有蔡和森、陳公培、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5人,留學俄國的有陳為人、楊明齋2人。他們在國外接受各種先進的知識體系和各種社會思潮,許多人是在和各種思潮的一次次斗爭中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這樣的思想理論一旦接受,他們就會矢志不渝、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不怕犧牲。這其中,李大釗、陳獨秀、李達、瞿秋白、周恩來等人都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豐富的建黨經驗、突出的宣傳才能,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思想理論的成熟、綱領的制定、黨員的發展壯大、工農運動的開展等方面發揮了卓越的才能,做出突出的貢獻。他們知道“前面等待我們的并不是什么博士、碩士學位,而是革命生涯。前面等待我們的是斗爭,是暴動,是監獄,是流血,是犧牲?!薄±畲筢?、蔡和森、瞿秋白、陳延年、陳喬年等人為堅持理想、信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留學生在海外留學,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苦難的生活磨煉,練就了他們謙虛的學習態度、民主科學的精神、寬廣的世界眼光、開放的國際視野、敏銳的感受能力、堅強的革命紀律性、無私奮斗的作風、樂觀堅定的理想主義、獨特的人格魅力。這使他們能夠把宣傳馬克思主義與領導工人運動相結合,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及中國革命的斗爭中始終走在中國革命的最前列,為黨的創建及路線、綱領、政策、方針等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痹谥袊伯a黨的創建過程中,從國外回國的以及正在國外求學的留學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深深體現了偉大的建黨精神,始終保持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先進性。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