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南京市正式發布“人才強市25條”“重點產業人才7策”兩項人才新政,以加快打造國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臺為總牽引,全面升級人才政策體系,全力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市建設,將南京豐富的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畫好“同心圓”,讓各類人才在南京發光發熱
人才新政勾勒了南京人才發展的藍圖:到2025年,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可達450萬人,高層次人才占比超10%,累計新增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5000人,培養引進博士、博士后1.5萬人,在若干優勢產業領域率先建成人才高峰……無論是從人才數量結構,還是從覆蓋的廣度深度上,均較以往目標有了較大提升。
南京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新年說,此次人才新政一大亮點,就是堅持全域視野和大人才觀,在人才支持范圍上,緊扣國家和省戰略任務之要、南京發展所需,面向在南京的高校院所、國防科工單位、科技領軍企業人才精準施策、有的放矢,協同打造科技創新“主力軍”。
東南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主任段倫博說,人才新政開啟了校地人才深度合作的新篇章,“南京拿出真金白銀,在一流學科建設、領軍人才共引共育、重大創新平臺共建以及人才服務保障等關鍵環節,提供了強有力支持,將進一步提升高校院所的人才吸引力、學科競爭力和創新驅動力?!?/span>
2022年成立的南京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是南京首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平臺),正致力于攻克寬禁帶半導體技術電力電子器件重大關鍵技術難題,對高層次人才需求尤為迫切。平臺技術總監黃潤華博士說,“最大的感受是人才新政非常準和實,比如,對頂尖人才給予300萬元安家補貼和最高1億元綜合資助,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研成果產業化配套資金……有了這樣的政策,我們引進高端人才、推動科研項目有了更足的底氣?!?/span>
打出“組合拳”,特色化編織“引育留用”全鏈條
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是此次人才新政一大特色?!叭瞬艔娛?5條”提出了人才支持計劃提優、人才創新載體提能、產才融合發展提速、人才合作開發提質、人才服務生態提升“五大行動”,聚力形成“構筑大平臺、引育大專家、攻關大項目、產出大成果”的良好生態。
江蘇省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金生說,打造特色化、全鏈條的人才支持體系,是南京的優勢所在,也是人才發展的應有之義?!澳暇┯?0多所普通高校,國家級研發平臺120多個,形成了1個五千億級和4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更應發揮特色優勢,暢通‘引育留用’全鏈條、推動‘政產學研’相融合,實現人才強和科技強、產業強的多方共贏?!?/span>
江北新區研創園一直聚焦集成電路、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做好重點企業和人才的孵化培育。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翔說:“7條政策干貨滿滿,無論是‘撥投結合’接續支持,還是設立最高200萬元的首購首用獎勵、加快青年人才培養儲備,都主動回應了產業人才發展的特殊需求,有效推動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span>
激發“新動能”,人才發展改革又添新招實招
近年來,南京把改革作為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關鍵一招”,在全國首推人才舉薦、業績評價、薪酬認可的“三位一體”市場化評價體系,在紫金山實驗室設立“人才科研特區”,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賦予團隊組建、經費使用等更大自主權。
在人才新政制定過程中,南京充分發揮全國唯一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機遇,瞄準制約人才活力的難點、堵點,更大力度賦予用人主體人才自主評議、認定權,破除人才“論資排輩”傾向,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障礙,讓更多有理想、有才華、有潛質的人才在南京脫穎而出。
人才攻關力量分散、人才成果難以轉化等問題,是在校地、院地融合過程中,地方和科研機構共同面臨的困擾。中科院南京分院人事處處長范曉松說:“南京此次堅持‘三管齊下’,一是用人主體說了算,推出500個人才事業編制‘周轉池’,讓我們引進誰、推薦誰、支持誰有了更多話語權;二是重點培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對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給予全方位支持,幫助我們人才攻關明確了方向。三是創新攻關組織形式,實施‘揭榜掛帥’‘里程碑’‘賽馬’等攻關機制,支持人才特殊調配,給予最高2000萬元資助,體現了人才發展中的問題導向和‘真改革、改到位’的魄力和決心?!?/span>
主打“獲得感”,營造安身安心安業人才生態
2023年,南京推出了全新人才工作口號“有寧才更好”,致力于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得力的保障、最暖心的氛圍,讓人才既能成長成才,更能收獲“此心安處是吾鄉”的獲得感。
這種對人才獲得感的重視,在此次人才新政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叭瞬欧丈鷳B提升行動”中,對人才安居、子女入學、醫療健康等生活服務都進行了細致明確。
“南京的人才新政令人振奮。從幫助我協調辦理各類事項、解決我的孩子入學難題、支持我在企業心無旁騖創新研發……讓我順利度過從外地來南京的適應期?!?南京羚諾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首席醫學官王博士說,在南京相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公司已經將自主研發的定量藥理建模模擬技術運用到創新藥物研發中。
南京市委組織部表示,南京將持續把解決人才關切的“關鍵小事”當做“頭等大事”,努力辦成“暖心實事”,打造一批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健全創新盡職免責機制、容錯機制,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良好氛圍;希望更多人才選擇南京、扎根南京、圓夢南京,推動南京人才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